欢迎访问黄山昌仁医院官方网站
重视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与规范化治疗
来源: 黄山昌仁医院 时间: 2015-09-16 浏览次数:402
我国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发国家,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中,胃、食管、结肠癌死亡率分别居第3、4、5位,消化道早期肿瘤5年生存率可达90%,较进展期癌明显提升,对于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内镜早期诊断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不足20%,因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及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
1、食管癌
亡率的第四位。食管早期癌内镜下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食管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迟缓症、反流性食道炎、食管良性狭窄。我国建议进行食管癌筛查的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肿瘤家族史、上消化道症状或食管癌前病变者。2005年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对食道癌的筛查建议有两种方案:1:最佳方案:直接开展内镜筛查,发现癌和癌前病变的准确性达99%,漏诊率低。这是一次性完成筛查和诊断的两步工作,这种方法成本较高,对内镜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在经济情况较好的地区开展。2:初级方案:采用细胞学初筛与内镜检查确诊相结合的方案。首先开展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学阳性者,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该方案操作简单,可降低筛查成本。
食管癌前疾病barrett食管(BE)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美国BE发病率高达5.6%,伴高度异型增生者5年内30%以上将进展为食管腺癌,对慢性胃食管返流病或BE患者行内镜检测,可发现约20%早期食管腺癌。
2、胃癌
胃癌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四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胃癌早期诊断可明显改善预后,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90%,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胃癌高发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胃癌高发区人群,HP感染,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病变;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推荐筛查方案首先采用胃蛋白酶原法,国内高发区筛查采用血清蛋白酶原浓度测定并结合HP感染情况制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及随访时间。
随访建议: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者每3年复查胃镜,肠上皮化生无异型增生者根除HP感染后每3年复查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伴有低度异型增生且内镜下可见局灶病变者,行内镜下切除术,未见局灶病变者1年内复查胃镜,高度异型增生者6个月至1年复查胃镜并 内镜下切除。
3、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居于男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女性第二位,死亡率局全球第三,中国和韩国无症状人群的结肠镜筛查中,结直肠癌晚期肿瘤的发现率分别为4.1%和3.0%。
结直肠癌的分级预防模式:1:一级预防:主要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根据既往研究以下饮食因素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高脂肪,高能量,大量生肉摄入,过量饮酒,吸烟,低纤维素,低维生素C或D,低钙,低硒饮食等。叶酸、钙、抗氧化剂与结直肠癌的预防无 明显相关性。
2:二级预防:包括粪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免疫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5-63%,特异度89%-99%,被推荐为选的结直肠癌早诊检测方法。CT仿真结肠镜对于直径大于10MM的息肉或腺瘤,其敏感度为98%,大于5MM者敏感度为97%,但不能检出小于5MM的肿块,而该部分肿块占结直肠肿块的80%,且其准确性与病变的形态、大小、肠道清洁度及放射医师的经验有关,故不推荐CT仿真结肠镜做为筛查的首选的方法。结肠镜可更有效的监测结直肠息肉或肿瘤,并留取组织学证据。我国今年实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观察,每年粪潜血监测联合高危因素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最初的结肠癌筛查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
2008版《美国胃肠病学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指出:结直肠癌筛查策略首先推荐为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从50岁开始,每10年1次结肠镜。如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或CT结肠成像检查(每5年一次)或结直肠癌早诊检测---免疫化学便潜血监测每年一次。无结肠腺瘤家族史的人群从50岁开始接受筛查,有结肠癌家族史:只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发生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腺瘤≥1CM或高度异常增生或有绒毛成分),推荐的筛查方法与普危人群相同:只有一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则两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为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临床研究提示,≥5MM的结直肠息肉应考虑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可降低76%-90%的结肠癌发生率。息肉切除术后未进行检测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检测者高出3-4倍。
综上,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对消化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及内镜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